但与此同时,由于经济条件和文化观念等诸方面的原因,学校的沉重负担和学生的现实困难也是显而易见的。下面就我在服务地之闻见,说一说学校之所难,学生之所苦,以求予注。
何官屯中学坐落于大山脚下不大的一小块平地上,四面环山,与何官屯镇相邻,有学生1200多人,分为20个班,每班60人左右;教职工70多人。得益国家“两基工程”的资助,学校搬出了原有破旧的危房,迁入了三幢新的教学楼,此外,还拥有了两幢新的学生宿舍。
尽管如此,学生教室及宿舍的内部设施仍然非常的简陋。
走进教室,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破旧不堪的课桌。其大多是从旧教学楼里搬过来,经过无数个岁月的洗脸,上面已布满着沟壑,好几年难有一修,有的桌肚板早已不见,学生只能将书包抱在怀里上课。有次课上,我见学生把书包抱在怀里,就忍不住问,还没下课,难道你们就准备回家了?学生无奈的看了看我,又低下了头。我情不自禁的顺着学生的目光望去,方知其然。
由于人多,有时候不得不三个人挤在一张桌子上,一手执书,另一手则无法执笔;教师的讲桌也成了教师的课桌,教师只能就着前排学生的课桌讲课。每每下课,学生都得吃一鼻子粉笔灰。
还有墙上的张贴,远远的望去,非常的俊秀与逼真,近看方知是写在彩纸上的毛笔字。
待夜幕降临,教室里的点点亮光愈能衬托出大山里的宁静。当拿着手电筒在校园里到处巡视时,还能听到教室里不时传来“啪啪啪”的响声。你也许会奇怪为什么原本宁静的自习室会有这般的喧闹?那是因为到处都有蚊子在着闹。事实上,太热与太暗都不重要,但蚊子的叮咬着实有点让人忍受不了。
不仅教室如此,学生宿舍更是如此。没有宽敞与干净的衣柜,有的只是用水泥砌的一排排敞口方槽,里面很难檫得干净,只能在墙的内壁贴上一层纸再放衣物;没有写字桌与台灯,有的只是一张放牙刷的老旧桌子和一个打不起精神的电灯泡;更没有电风扇、电视之类的奢侈之物了。由于人多,下铺经常要挤两个人。冬天还好,暖和点,若遇夏天很热的时候,有的学生就索性拿张草席依地而卧。
与学生教室和宿舍相比,教师的办公室稍微宽敞点,但一个教师的全部办公用品也就是一张老旧的桌子。天冷的时候,由于没有取暖设备,所有教师都在办公室里烤火,顺带烤土豆。冬天一到,学生就爱钻教师暖和的办公室。
此外,由于校舍的紧张和生活费的短缺,尽管家离学校很远,大部分学生还是没有住校。
这些孩子天尚未亮,就要从家出发,穿过一座又一座大山,步行一个多小时才能到校上课。中午的时候,一般都不会回家,但一般也都不会吃饭,因为父母没有给钱,或者给了钱了但又不舍得吃。就这样一直饿到下午放学,再走一个多小时的山路回家才能吃上晚饭。
有天中午,我刚吃完饭回办公室,在途经教室的路上,顺便到教室里张望了下,只见两个学生正躲教室的角落里看书。我就随口问了一句:你们都吃过饭了吗?他们都说吃过了。我明显的感觉到他们都面有难色,而且声音很低。顿然,我很认真的跟他们说:跟老师说实话?这时他们才齐声说没有。此外,我还听他们说更多没有饭吃的同学都在外面玩,而一般不会呆在教室,因为担心老师和同学看到。
与晚上回家终能享受那期待已久的香喷喷的苞谷饭的同学相比,回家也没有饭吃的同学可就没那么安逸了。
自从天冷之后,班里一个学生就渐渐的很少来了,而且突然来的那么一两次都是在有太阳,且天不怎么冷的时候。开始,我们都认为他在逃学,后来打电话到他邻居家里,听他邻居说后,才知事情的原委。原来,他母亲早已不在,父亲在外打工常年不回家,一个人跟爷爷相依为命,经常挨饿受冻,只一件衣服从夏天一直穿到冬天,热无所减,冷无所增。一日三餐则更为无常,父亲寄回的微薄家用一旦用完,就只能饿肚子。就这样因没有力气走路而躺在床上睡觉。
也许这一切都是那么的令人难以想象。事实上,当踏入贵州毕节这座虽然落后但五脏俱全的小城,当走进偏僻但五星红旗依然飘扬的何官屯中学时,我都不曾想及如此。直到与学生的接触和了解越来越多时,我那未曾有过的想象才开始蔓延开来,一直蔓延到学生的家里。
几个月后,带着些许紧张和好奇终于亲自走进了学生的家里。
一路上的青山高昂于云端,茅舍忽现于山间,可谓风景怡人。然虽有此景,却无此情。也许是有点紧张的缘故,思绪一直很乱。
沿着小路走下去看到的都是一些土墙房,罗国美家房子算是村子里的“洋房”了。到了她家,老远就见着她姑姑站在房子前面等候侄女。虽然来前知道她2岁时父母双双去世,她和姑姑相依为命,但是一进家门,眼前这个家的简陋程度还是超出我的想象!真切的感受到什么是“家徒四壁”!房子外墙是土墙,里面用的是木板和玉米杆子隔成的三个小间。房间只有一张破床和两个陈旧的柜子。厅堂上方隔着一张破旧的小方桌。厨房就在火塘边,一个碗柜,一个煮饭和一个炒菜的铁锅,一个切菜的案板。这就是她家的全部家当。
忽见我们,姑姑和她的家的几个未大的小孩很是惊讶,只至片刻才手足无措的领我们到她家的坑边,靠着床坐了下来。没聊几句,就见其悄悄的忙着给我们做饭。我们都是在校吃完饭去的,就示意她不要再做,坐下来跟我们一起烤火。她没说话,只一个劲的忙。
不一会儿,饭好了,她给我们几个老师端了上来,做的是两块耙。然后,她又从一个很隐秘的地方找出糖罐,向碗里放糖。放了一勺,似乎感觉还不够甜,又放了一勺,就这样总共放了好几次。
尽管肚子已经很饱,但盛情难却之下,只得拿起筷子就吃,中间姑姑又给我们添加了好几次,就这样吃了两大碗两块耙,尽管不怎么卫生,但真的很甜!
饭后,我们聊了许久。虽然很多话,我听的不太清楚,但丝毫没有影响我的感触和理解。
待夕阳西下,一家人送我们穿过弯曲小路直至大路口,方才驻足。我们上车已好远,还能隐约看到他们在路口相望的身影。
后来又陆续走访了几个学生。很多人,很多事,也许只有亲身的接触与真诚的了解,心灵才能获得最最真切的体会和感悟。
山里的大多数家庭只有几亩种玉米的山地,能种稻谷的水田少之又少。一日三餐吃的都是苞谷饭,再有就是土豆和白菜,由于偏僻,连豆腐都很难得。
没有劳力外出打工的家庭,收入来源极其微薄,一年几百元的收入只能全部补贴家用,更别说管孩子读书了。遇小病能熬就熬过了,若遇大病则也无力回天。
家有劳力能外出打工者,尚能维持一些日常家用,但是一回家还是依旧的贫困。所以父母外出打工几年不回家一趟,是非常普遍和常有的事。落下孩子一个人在家读书,有爷爷奶奶在的还算好的,如果没有,就100%的成了留守孤儿。我们学校的留守儿童就占30%之多,这样小的孩子,不仅在生活上缺乏必要的照顾,更重要的是从小就失去了父母必要的关心和爱护。
幸亏国家的“两免一补”政策,大多数孩子都能有书读。但也只能说是有书读,对大多数学生而言,由于很多条件的缺乏,要读好书还是非常困难的。
因为教的是数学,所以上课之前,我习惯让学生先将草稿纸准备好。有次,我随意到学生中走了走,发现一学生没有准备草稿纸,就很生气的问他:你的草稿纸呢?他低下头,一直不吱声,这时,他的同桌忍不住的说:他只有学校新发的作业本,他不想作草稿纸用,用了就没本子做作业了!闻此,我沉默了。
还有次大清早上,我站在楼上远望班里一学生夹着两本书径自往学校赶来。待其到校,我便问他:你天天就是这样夹着两本书到校上课的?书包很重吗?“我的弟弟刚上学,我的书包给他用了”他答道。他突然的回答远出乎我的意料之外,顿时无言,只说了句:你是好哥哥。
每每闻及同此,不觉悲由心生。也许别人的苦难就是自己的悲哀,悲哀的人惟有记录这些苦难,以慰其悲。
2010.01.04